English购票通道

馆内藏品

 

馆内藏品 >草书苏轼前赤壁赋

草书苏轼前赤壁赋

藏品信息

  • 年代
  • 尺寸纵31.5厘米、横745厘米
  • 质地纸本
  • 作者祝允明

藏品简介

题款:壬午改元(公元1522年)秋七月望夜,酒后漫书。枝山允明。

钤印:希哲父(朱文)、包山真意(朱文)、枝山(白文)。 

收传印记: 

画家介绍: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生而枝指,因自号“枝指生”,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举人,授广东兴宁县令,后迁应天府通判。能诗善画,尤精于书法。于前代书家如钟繇、二王、智永、虞世南、张旭、怀素、苏轼、米芾、赵孟頫等无所不学,因此书法面貌较多。以小楷和草书为世人推重。与徐祯卿、唐寅、文征明号称“吴中四才子”,著有《前闻记》、《九朝野记》、《怀星堂集》等,《明史》有传。­ 

  

  吴门书派诸家中,以祝允明成就最高,明王氏世贞《艺苑卮言》有云:“天下书法归吴矣,而京兆允明为最。”祝允明的草书在其所擅各体中当为第一,与他同时代的吴中著名诗人黄勉之尝作歌云:“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尤其是其草书大幅长卷,粗放豪迈、气势雄健,最具代表性,祝允明常被人们讨论的往往是这类作品。 

  祝允明晚年喜作草书,为早、中期书法中所罕见。草书《苏轼前赤壁赋》长卷为其晚年佳作,其气势虽出自张旭、怀素,但用笔、点画、结字的基本笔法皆由传统中来,综合了自“二王”以来的各家,其中受黄庭坚草书影响颇深,横划往往采用一波三折。此卷书风洒脱,姿态多变,虽点画纵横姿肆,但多独立成字少连属,取古人以真作草之意。虽行笔狂纵,而起讫转合皆分明,笔断意连。强调字与字之间的自然衔接,其间错落有致,行间茂密,天真烂漫,不可端倪。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是历代书家所喜爱的题材,也是祝允明喜书之文。从他流传下来的墨迹可知,他曾用小楷、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书写过,即使是草书也有多个版本。如上海博物馆藏祝允明四十三岁用金粟山藏经纸书写的《前后赤壁赋》,长达十米。对比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发现祝允明晚年所书更加豪放恣肆,参用黄庭坚草法,长线条穿插振荡。在章法上,晚年作品从单个字的草势与多个字组成的团块之间的开合,再到行气的处理、篇章布局都更强调贯势、通气,给人以热烈奔放、豪迈激荡的视觉冲击。 

  祝允明的《草书苏轼前赤壁赋》为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所作,时其年六十三岁,当属晚期作品。20世纪80年代经由国务院七人书画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藏品,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分享到

相关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