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公共教育

 
往期回顾<【手作之美】第9期 | 张宝华谈《中国传统纹样的新价值——实践与感悟》(会员专场)

【手作之美】第9期 | 张宝华谈《中国传统纹样的新价值——实践与感悟》(会员专场)

作者:周莹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7-08-11

 
 

       2017年8月5日下午两点,清华艺博 “手作之美”第9期(会员专场)在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宝华主讲,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担任活动主持。清华艺博学生、个人、高级、家庭等各类会员40余人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了本次活动。本次“手作之美“主要包含中国传统纹样的新价值——实践与感悟理论解析、“清华藏珍”织绣展厅导赏及手工体验印染制作工艺三个部分。
 
 
杨冬江主持活动
 
 
中国传统纹样的新价值——实践与感悟理论解析
 
       张宝华围绕中国传统纹样的新价值—实践与感悟展开授课。首先,他谈到纺织品印花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又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老的民间传统印花工艺到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跨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从服装到家居,印花纺织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印花纺织品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符号之一,有着自身的语言方式和特殊意义。
 
 
张宝华讲授课程
 
       关于设计的流程和环节,张宝华指出首先要有好的概念和想法,要分析概念和想法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市场、流行趋势、设计定位。通过分析之后,确定设计的视觉语言,使这些视觉语言符号通畅、完整地体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想法的精神。最后,对设计进行统筹,力求达到雅俗共赏。
 
 
张宝华讲授课程
 
 
课堂现场
 
       其次,张宝华谈到做设计时更多的要通过调研、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而探求印花纺织品与艺术、科技、技术、历史、环境等方面之间的关系,强调人文、地理、行为、心理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进一步认知纺织品领域文化个性对当今社会与人的影响。
 
       在设计实践中,张宝华会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本元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找到创作的结合点,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力求把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现代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课堂现场
 
       在这一部分,张宝华为会员们介绍了镂空版印花、蓝印花布、贵州苗族蜡染及木模版印花等工艺,介绍了他收藏的各类织物及制作工具,展示了创作手绘原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大家通过对作品近距离的接触,感知艺术的魅力,感叹技艺的精湛。
 
 
活动现场
 
       最后,张宝华讲述传统宫廷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转化和传统寓意文化向现代服饰设计的转化,以自己的创作图形设计稿及理念,表达对称之美、平衡与协调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中国古代伦理模式中,以“物”比“德”的审美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张宝华在结语时说道,古老的工艺对于我们今天做设计来说,是一种历史的积累,传统文化是智慧的、流动的、活态的,要增强将中国传统文化”活化”走进现代生活的意识。坚持精益求精、摒弃浮躁、踏实勤奋的态度,在现代设计中追求精致与完美的工匠精神。今天再新的时尚面对于未来,都会转变成一种传统,传统记录过去,设计预测未来。
 
 
 “清华藏珍”织绣展厅导赏
 
       理论解析之后,张宝华带领会员们参观了艺术博物馆“清华藏珍”馆藏展之“丝绣撷英”织绣厅,以时间为主线,按品类组合,带领大家学习欣赏织绣之美。并着重介绍了刻丝“无量寿尊佛”佛像和刻丝“凤穿牡丹团花”等重点藏品。通过张宝华老师的介绍,精美的藏品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让会员们赞叹不已。
 
展厅参观






 
 
手工实践环节
 
       再次回到报告厅,张宝华老师带领大家熟悉染织所需的颜料及工具,示范镂空版印花工艺和树叶拓印工艺。随后,会员们也着手实践,积极尝试用镂空版印花工艺和树叶拓印工艺制作方巾,共同协作并发挥艺术创造力,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方巾,一起享受手作艺术带来的快乐。 
 
制作现场






 
 
 
 
 
 
 
合影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纺织艺术设计是当今艺术多元化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越来越多公众的喜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打造“手作之美”创意坊,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旨在将这些专业艺术形式转变为大众日常的兴趣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