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公共教育

 
往期回顾<【手作之美】第10期 | 原博谈《创造手工纸的魅力》(会员专场)

【手作之美】第10期 | 原博谈《创造手工纸的魅力》(会员专场)

作者:周莹来源:对外关系与公共教育部发表时间:2017-11-01

 

 

       2017年10月29日下午2:00--5:00,清华艺博 “手作之美”第10期(会员专场)在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原博主讲。参加者包括学生、普通、高级、家庭等各类艺博会员。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手工纸的魅力”讲座和手工线装本制作两部分。

 

课堂现场

 

 

“创造手工纸的魅力”讲座

 

       原博以“手工纸面临的问题”开始了她的讲座,这个问题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她谈到“纸”的发明为人类创造了可供书写、绘画、包装、印刷的物质载体,造纸术与印刷术的诞生,更是为世界的知识传播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途径,极大地促进了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但是,随着机制纸的广泛应用,手工纸面临着“技艺传承难、产品创新不足”等难题。

 

       那么,手工纸是否就此离开时代舞台?它在今天的价值是什么?它应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博认为:应该回归原点,回到手工纸作为一种材料和媒介被创造出来的原点,重新去思考和探索它的可能性,审视那天然的纤维经由匠心巧手幻化出来的纸张之美。

 

课堂现场

 

       为此,原博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努力方向,即:“纸为文化——知识传播为价值塑造”,通过创作、展览、学术研究及出版等途径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工艺技术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纸为生活——传承创新为生活日用”,通过与现代生活关系紧密的手工纸产品的开发,带动手工纸的生产和发展,使其在创新中得以传承。以产品研发、艺术创作拓展手工纸的可能性;“纸为自信——秉持匠心为文化传承”,让人们在手工纸的文化和知识输出中,在传承技艺工匠精神的传播中,在手工纸的艺术创造中,获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堂现场

 

       原博以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向大家展示了近几年她在手工纸文化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包括“以纸为媒,联结古今”:面向当下人们的文化和物质生活,创造有文化内涵和工艺品质的手工纸作品,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人的纸文化载体。例如,经过半年的研究、设计,绘制完成了14.8米的《纸原制宣图》,分为草料制作、皮料制作、成纸工艺三卷,以线描的方式展现了宣纸制作工艺中主要的64道工序,并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此外,还多次举办“纸原:传递手工纸的温度”的展览,展出手工纸的创作成果,引导更多的公众感受纸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博还通过纸原展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为例说明了“以纸为媒,联结世界”: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手工造纸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纽带作用,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和论坛等形式,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将中国优良的手工纸产品和研创成果展示给世界,同时也获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认可。


 

课堂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原博饱含深情地谈到,作为造纸术的发源国,我们应以今日的实践创新向前辈致敬,也应将手工纸所承载的原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发扬光大,更应该不断探索手工纸的运用研究和创新实践,将这一古老的工艺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作为设计师,应与手工造纸传承人/企业一起,合作推出旨在“推广生活日用纸品、促进中国手工造纸文化和技艺传承、促进手工造纸产业繁荣”的一系列纸品,为现代人传递“有故事、有温度、有文化意涵、有品质的纸品生活”。

 

纸原作品

 

 

手工实践环节 

 

       带着原博传递给大家对手工纸的情怀,手作之美活动进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实践环节。原博介绍了制纸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展示了作品的制作过程,介绍了手工线装本所需的工具,示范了用小版画机在手装本封面上压印图形的步骤,并现场演示制作手工线装本的全过程 ,在场的会员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介绍制纸原材料

 

演示制作手工线装本


演示制作手工线装本

 

 

       大家相互帮助,认真研究,请教老师,从不熟练到逐渐掌握技巧,都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手工线装本,享受了手作艺术带来的快乐,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手作时光”。
 

 

制作材料

 

制作现场
 

山猴送吉铜版

 

印压图形至手装本封面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制作现场
 

会员与原博合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打造“手作之美”创意坊,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旨在将这些专业艺术形式转变为大众日常的兴趣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