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公共教育

 
往期回顾<【手作之美】第12期 | 李睦谈《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绘画语言》(会员专场)

【手作之美】第12期 | 李睦谈《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绘画语言》(会员专场)

作者:周莹来源: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发表时间:2018-01-04

 

       2017年12月30日下午2:00--5:00,清华艺博“手作之美”第12期(会员专场)在博物馆四层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李睦为50余名艺博会员带来了一场题为“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绘画语言”的讲座,并和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新年贺卡。

 

李睦教授在讲座中

 

 

“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绘画语言”讲座

 

       李睦教授的讲座围绕8个问题展开。他谈到,绘画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绘画也可称为图画,是人类的基本语言之一,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母语。人们可以通过绘画做任意的交流与沟通。广义的说,绘画的沟通范围与交流程度超越国家、宗教、民族的局限,超越听、说、读、写的局限,是我们每个人原本就具有的基本能力。我们天生就会图画、会看画,无需教导,无需翻译,每个人都能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通过“看与画”的过程所构成的特殊语言,是用视觉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有效手段,是其它语言表达方式无法取代的。

 

 

       那么,我们在面对一幅绘画作品时应该看什么?李睦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走进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但往往习惯去探究作品的具体形象、内容,却容易忽略作品所希望表达的思想和意义。当我们面对艺术作品或强烈或压抑的色彩、或安静或动荡的线条时,会不会有所触动?当我们看不到具体形象时,还会不会跟绘画作品有所交流呢?其实我们内心感受到的远比看到的更多。

 

       李睦希望大家不要因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而形成了思维定势。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应该更善于去感知和发现“看不到的感受与情绪”,所以在绘画时应“先画再想”,而不是“先想再画”,要脱离知识与技术流派的束缚,更多的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关于这个问题,李睦以印象主义绘画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谈到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绘画就是用另外一种方式看待世界,不再认为绘画只是为了描绘一个故事,更多的是要通过色彩、形象去传达故事以外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思想感情。用内心、直觉、本能去绘画,让“心引领着手”,不受空间、黑白、色彩、比例、透视等这些技法的限制,从中可以获得无限的可能性,获得充分的创作自由。

 

课堂现场

 

 

 

       在讲座的最后,李睦饱含深情地谈到,他从塞尚、马蒂斯、莫奈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启示,幸运的获得了生命中“艺术上的觉醒”。每个人一生中都应该有一次“艺术上的觉醒”,去理解绘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之间的美妙,从绘画中找到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手工实践环节

 

       带着李睦传递给大家对绘画艺术的新视角,手作之美活动进入了期待已久的实践环节。李睦要求在场会员用拼贴加绘画的手法,构成一幅献给2018年的“新绘画”,大家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起来。

 

会员制作贺卡

 

 

 

 

 

 

  

       裁切、黏贴、上色……会员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把自己的新年愿望融入到作品中。当各式各样、创意十足的作品集中到一起时,大家都为自己和其他会员的创作而啧啧赞叹。李睦也满怀欣喜的评价到:每个人内心绘画的语言很多,用不同色彩不同形状拼贴在一起,随心去画,都突破了白纸的边界、突破平面的边界、突破了对绘画的认识。他鼓励大家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艺术背景,可以随心所欲的绘制属于自己的新年贺卡,感受绘画带来的快乐!

 

 

       一段愉快难忘的跨年“手作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理论解析,更深入了解了绘画语言的多样与丰富,特别是不再受到没有绘画专业训练的困扰,以后可以随心而画,释放自己对艺术的天性,这份对艺术认识的“新年礼物”弥足珍贵。

 

李睦与会员合影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打造“手作之美”创意坊,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旨在将这些专业艺术形式转变为大众日常的兴趣体验,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