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新闻资讯

 
动态新闻<"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作者:刘垚梦 摄影:肖非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8-09-20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展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自2018年8月16日至10月7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精彩呈现。此次展览展出了袁运甫先生的油画、水粉画、水墨画、彩墨画等作品共计123件,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长江万里图》。

 

       展览开展后,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国家画院、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以及海外等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了相关的研讨、对话、学术报告和专业媒体评论,电视、网络媒体播报活动。2018年9月17日“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学术季的开幕,正是对学者们钟情于学术研究的积极回应,它为当下的艺术展览重归学术主导,关注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开启了新风尚。

 

学术季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致辞

 

       袁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精力过人,思想智慧,无论境遇如何,他总是能发现机会,并且将它转变为积极的方向。他在色彩领域取得的成就,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发展起来的。在生活条件最为恶劣的干校中,他把中西思想的优势相融,取长补短,营造出中国独有的色彩经验和审美意境,显现了他孤独求败,努力创新的艺术人生。袁先生的水墨艺术作品亦然,他从传统艺术中寻找艺术的原点,他认为中国人是不缺色彩的,中国人对色彩认识很深奥,更讲究。为此,为了这个目的,他穷尽60余年的努力实践,形成了他色墨交融的新水墨风格,推进了现代水墨画艺术的发展。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向波涛致辞

 

       袁运甫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是清华大学优秀教师的典型代表。袁运甫先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之初就在此任教。他执教整整61年,不仅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成为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中国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袁先生也是中国世纪之交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积极践行艺术家的民族使命和文化责任,用艺术诠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和审美特色。他为社会创作了一大批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象征的经典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致辞

 

       袁运甫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学者,也是深受美术界和学院学生崇敬和爱戴的师长。袁运甫先生的艺术成就很卓越,他在不同时期专注水粉画、彩墨画、装饰艺术、壁画和公共艺术的创作以及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倡导、实践大美术的道路。袁先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世纪之交创作了重要的国家礼器《中华和钟》以及中华世纪坛主创的《中华千秋颂》等重大作品。袁先生在艺术创作实践基础上得到的真知感悟,对我们后学是一种启示,创造中国气派的当代艺术,不仅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也彰显出中国艺术贡献于世界文化的价值。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致辞

 

       袁运甫先生是我们当代中国画坛非常尊重的美术画家,德高望重的美术学者。他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崇高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他毕生致力于民族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将中西艺术优长有机融合,推进了现代水墨艺术的发展。在他的作品当中充满着中国元素,他从50年代开始一直在寻找着如何用中国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作品当中充满着中国的元素、中国的品格、中国的精神。袁先生对我国美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国家的繁荣建设、公共艺术和美育教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致辞

 

       袁运甫的作品数量之多,在我们当下的艺术家中间,尤其在我们很多教授中间,他是最突出之一。另外,他在集成张仃先生、吴冠中先生研究的基础上,他的“大美术”这个观念影响巨大,我也是袁先生大美术理论实践的受益者,我也主张大美术。中国美术如果没有开阔的胸怀,没有古今一体、中外一体这样的一种境界,那是不能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痕迹。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致辞

 

       袁运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公共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涉猎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插画等多种艺术,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大家。袁运甫先生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将现在色彩学与中国古典民间艺术主观色彩表现的传统相融合,创造出极具现代风格的中国色彩审美品格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中,袁运甫先生亦可称开拓着、引领者。袁先生还是一位艺术教育家,特别强调加强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学习与研究,形成了大美术的教育思想。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致辞

 

       用“光华”两个字命名这个展览是寓有深意的。光华源自光华路,北京有两条光华路,一条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所在地,一条是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清华园的所在地。袁先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走在这两条路上,他在这里从艺从教,与一代一代的学生一起寻梦、逐梦、筑梦、圆梦,这两条路成就了袁先生光华斑斓的人生。袁先生走在这两条路上的身影会成为永久的记忆。我们不会忘记袁先生,是因为袁先生作为一个自由而独立的艺术家,他在油画、水粉画、水墨画、壁画、纤维艺术、以及其它工艺美术,公共艺术等重多领域所做出的杰出成就和贡献,为新中国的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致辞

 

       当我们今天还在保持着对设计学院关怀的时候,其实一个新的学院正在开始,这就到了媒介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在新媒体、新技术、新观念的鼓励之下,重新来认识我们自己和重新认识世界。我们老跟袁先生讲,如果清华大学能够引领中国做这件事情,中国在世界上就不是一个后进的民族,而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开拓了未来。未来是什么?未来是我们人的创造和世界的结合。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艺术品,在这个艺术品上,每一个人具有了神一样的机会,也具有了神一样的责任。因此,袁运甫先生的作品叫做“光华”,我们觉得袁先生的光华直接照耀着我们现在,照耀着当下。

 

袁运甫之子、策展人袁加致辞

 

       父亲袁运甫是一个谦和而豁达的人,在长达60余载的艺术实践中,他无问西东,兼容并包,推陈出新,取精用魂,用自己的作品营造出现代中国独有的色彩学意境,是中国现代绘画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父亲袁运甫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也有着非常社会化的一面,如那些坐落在天安门广场四周,以及北京市内20余处大型壁画。还有为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机构创作的大量的公共艺术品,他将自己的艺术实践植入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巨流之中。父亲还是个勤勤恳恳,为人师表的艺术教育家,他在这个学校工作了61个春秋,对美术学院的精神传统和历史文脉贡献良多。

 

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女士致答谢词

 

       非常感谢这么多朋友、这么多领导来参加袁运甫的展览。他走了快一年了,从他走以后,心里头一直想着,大家对袁运甫的感情使我一直激动到现在。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的朋友、同学、老师、领导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而且从心里头出发,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这是很了不起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为袁运甫先生的夫人钱月华女士颁发收藏证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主持开幕式

 

朱维群、陈士能、冯远、谢维和、袁佐、徐学军为新书揭幕

 

嘉宾合影

 

现场来宾

 

现场来宾

 

开幕式现场

 

学术研讨会

 

       在学术季开幕式后,还举行了研讨会。来自艺术界、社会学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十余位重要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于袁运甫先生为学为艺、创作从教的认识和理解。

 

研讨会现场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发言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发言

 

       袁运甫先生(1933-2017)是我国杰出的艺术家,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他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在六十七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国家与社会创作了大批艺术杰作。

 

香港大学客座教授、文化学者赵寻发言

 

 

北京大学教授翁剑青发言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可君发言

 

       袁运甫先生融中西艺术于一炉,取精用宏,营造出现代中国独有的色彩经验和审美意境,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创获之一。袁运甫毕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袁运甫先生谦冲平和,虚怀若谷,以光辉的人格和博厚的学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身体力行践行了“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生发言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发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主持研讨会

 

       “光华:袁运甫艺术之美”展览及学术季活动的举行,既是对袁运甫先生的纪念,更是希望通过对袁先生艺术思想和艺术作品的梳理、解读和研讨,去追寻一个艺术家的人生之路和美术史意义,在深入探究学院历史传统和思想发展轨迹的同时,激励后辈学人、年轻学子以袁运甫先生为榜样,勤奋创作,把个人的价值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勇攀艺术高峰。

 

展览现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