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新闻资讯

 
动态新闻<开幕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风景画精品亮相清华艺博

开幕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风景画精品亮相清华艺博

作者:垚梦 摄影:肖非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8-09-26

 

  2018年9月20日晚,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穿越大洋的艺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的举办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之间的首次合作,代表着两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是印第安纳大学与清华大学长久友谊与深入合作的具体表现。

  

  展览展出了50幅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呈现:风景画与国家认同;游客,留学生与侨民;美国画家与法国印象主义;尾声:现代派风景画。作品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左右,显示了美国受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风景画的影响,结合对北美新大陆地貌的特殊性的感受,发展了一种既具有宏伟叙事风格,又不乏亲切自然具有地域风情的风景画。

  

  展览于2018年9月21日至2019年3月17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14号展厅展出。

 

开幕式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致辞

  

  清华大学与印第安纳大学有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早在2006年,两校就已签订合作备忘录,2011年百年校庆之际和2016年麦克罗比校长曾先后到访清华大学,两校都希望继续推动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今天,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正是两校深入合作的具体实践。再次感谢印第安纳大学以及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的各位嘉宾,感谢双方团队的精诚合作,为我们带来了如此精彩的展览。我们也热切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清华大学收藏的中国艺术珍品能够在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展出,为两校的友好合作、为中美艺术交流续写佳话。

  

印第安纳大学校长迈克尔·麦克罗比致辞

  

  印第安纳大学与清华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我曾经到访清华大学并与校长亲切交谈,这些美好的经历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今天再次回到北京,来到清华大学非常荣幸参加“穿越大洋的艺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的开幕式。本次展览的顺利举办意味着中美两国高校博物馆在多年的沟通和努力下,在展览和艺术交流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功和新的开始。

  

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馆长大卫·布兰门致辞

  

  在75年前,时任印第安纳大学的校长赫本·威尔士和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创建者及首任馆长亨利·来福士希望通过博物馆的方式,把艺术带到印第安纳大学。今天也非常激动能够将印第安纳大学博物馆的艺术品带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大家共同分享。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展览开幕式,能够看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能够像同一个团队一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感到非常欣慰。也衷心希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珍贵展品将来有机会到印第安纳大学展览。

  

策展人徐虹致辞

  

  “穿越大洋的艺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向我们展示了早期美国艺术家通过旅行,留学、移居和参加新的艺术社团活动来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艺术。展示了美国艺术如何通过与大西洋彼岸的交流,将欧洲主流艺术的观念和手段融合入新的对象表达上,发展出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从这个展览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欧洲艺术潮流对美国艺术的影响。请允许我在这里向为实现这一展览而热情合作的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的同行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祝愿中美学术及艺术交流源源不断,长盛不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致辞

  

  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好的大学博物馆之一,现有超过45000件(套)来自世界各国的藏品,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两河流域、非洲等不同时代和地区,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至法国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流派,直到当代的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十分广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藏品为艺术史上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有幸与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并建立伙伴关系,开创了本馆自开馆以来与国际大学博物馆交流的先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孟波主持开幕式

 

 

与会嘉宾

 

  

与会嘉宾

 

  

与会嘉宾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描绘自然之美的19世纪西方风景画

  

  19世纪早期,风景画作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载体,发展成为西方绘画的重要艺术流派。17世纪出现的两种描绘自然世界的主要模式——荷兰模式和意大利模式,对后来19世纪末的风景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18世纪的欧洲哲学家们,如:让-雅克·卢梭和埃德蒙·伯克、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和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等,极大地影响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概念化和描绘,进而使人们认识到风景画能够表达更为重要的社会及政治问题。

 

  

  本次展览中所展示的那些优美乃至壮美的风景画,其本质比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更为意蕴深刻。仔细观摩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画家如何在其风景画作品中创造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感受到描绘自然的理念如何轻易地在国家之间流动,正如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因跨国界交流而蓬勃发展。

  

频繁密切的中美艺术交流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艺术家开始前往美国学习,其中的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西方美学介绍给更多的中国观众。1979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现代的文化交流。

 

  

  两年后,波士顿美术馆分别在中国北京和上海举办了包括抽象派绘画作品在内的美国艺术大展;2007年,古根汉姆博物馆和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在北京和上海联合举办了“美国艺术300年”大型展览。同时,来自中国的许多大型展览也曾在美国举办,比如2017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开创中美文化交流的新纪元的特展“秦汉文明(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与以往为中国观众设计的美国艺术展览不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穿越大洋的艺术”展不是对几个世纪以来美国艺术发展的广泛总结,而是为更深入地研究一个世纪内美国艺术家对单一艺术类型(风景画)的处理方法,这一中心主题非常适合在大学艺术博物馆展示。

  

中美高校合作促进国际艺术交流

  

  受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丰富的19世纪美国风景画藏品的启发,双方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旨在探讨美国人和欧洲人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发酵时期关于思想和艺术实践的交流。

 

 

  展览展出了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以展示“国际交流”在拓宽艺术和文化视野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一主题也恰好反映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之间的开创性合作对展览、艺术、学生以及博物馆专业人士之间交流的促进。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穿越大洋的艺术风景画展”,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社会公众能够对“国际交流对艺术的影响”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