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新闻资讯

 
动态新闻<冯远:守正开新 与时俱进

冯远:守正开新 与时俱进

作者:冯远 摄影:李英武来源:北京青年周刊发表时间:2019-01-04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各界都在以不同视角回顾这40年来的风雨历程。其实,从社会、文化到生活方式??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凝结于艺术家们的画笔之下,“人物画家们在反思历史、反观自我的基础上,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聚焦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代人的精神面貌之上,以及作品反映生活的形式种种,展现人物画艺术与时代、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不凡历程。”

 

  作为著名中国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冯远先生是这40年来中国画发展的亲历者。而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政治身份,更使他成为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以冯远的视角回顾改革开放这40年,“它既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中国绘画中的人物画艺术取得最高成就的时期。”

 

冯  远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教授,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等职。

 

  1978年深秋,我有幸作为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第一届破格录取的研究生,赶在新年到临之前,奔赴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报到,和师兄吴永良一同师从著名人物画大家方增先,研习中国画专业。从粗浅识读、知行并举,到取经入门、初探中国画艺术堂奥,经历了两年短暂的学习阶段和近40年的教学、研修、创作实践的治艺过程。师长耳提面命、悉心教诲,我亦勉力以最大的决心浮越开来,术业多有进步。

  

  1999年调京工作,有机会在中华文化荟萃中心、人才俊杰聚集之地的首都,得识众多古今艺术之瑰宝,得观当代艺文之百形千相,得沐传统艺术创新精华之濡染,得益于诸硕学耆宿文章德范之影响。眼界既宽、胸臆洞开、器识学养渐丰,实有荣焉。同时工余躬耕不辍、勤于实践,尝试推陈出新,助力转化拓展中国人物画新局,始信艺术若非追随思想日新、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共进,而斤斤于炫技与名利、一己之天地,则难符时代与社会期许,尤不足取。

  

  20世纪是中国人物画历史上变革与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从世纪之初追随新文化运动、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经由兴办教学推助创作日趋活跃,到三四十年代救亡图存,关注表现民间疾苦;又至新中国成立,改造旧艺术、创新中国画,反映表现工农兵新生活;再经“文革”十年艺术引向概念化歧途;直至1978年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禁锢艺术家创作思维的桎梏枷锁瓦解消除,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与文艺思潮的交锋激荡,使思想获得解放的人物画家们愈益认识到人作为精神创造活动的主体的价值。因此,在党的文艺思想的感召下,人物画家们在反思历史、反观自我的基础上,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聚焦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代人的精神面貌之上,以及作品反映生活的形式种种,展现人物画艺术与时代、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不凡历程。  

 

《屈原与楚辞》 550×394cm  中国画  2016年

 

  40年,跨越世纪之交,这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与强起来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中国绘画中的人物画艺术取得最高成就的时期。寄望于曾经的辉煌重现,历经艺术观念除旧布新所带来的阵痛与迷惘,以及中国人物画艺术现代转型道途的彷徨,应和着新时期历史对人物画家的召唤,得享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出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在深入学习研究比较中的再认识,油然而生文化自觉,自尊、自强意识日增,更深为赞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提升文化自信的理论。

  

  历史给了当代人物画家最好的发挥才能智慧的机遇。艺为心声,艺更须发乎民声。人物画家们殚精竭虑,尽情抒发施展着理想情怀和艺术创造力。他们走出画室,涉江海、赴边塞、访村寨,迎时代八面风潮,览现实民生万象,吮生活甘露滋养,在各类美术作品大展、学术展和不同风格流派竞相争艳中新品泉涌、佳品纷呈、精品迭出,涌现了像《母亲》《矿工图》《走出巴颜喀拉》《十九秋》等一大批好作品。

  

  人物画坛上写实再现、抒情写意、传统雅趣、夸张表现、浪漫比兴众样式,甚至材料变革等等一时琳琅满目、姹紫嫣红,形成了以方增先、周思聪、王子武、李伯安、吴山明、何家英、唐勇力、胡明哲、田黎明、袁武、王冠军以及一批新人次第续接的才俊方阵。他们或功力不减、或新锋毕现、或出蓝新倩,通过作品组成了一波波后浪前涌的绚丽艺术景观,其整体水准和学术价值依笔者看来远远超越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任何时期,无论怎样评价都不愧对前人先贤。

  

  40年,也是我个人艺术历练修为,并且在不同阶段收获成果的最好年华。欣逢盛世,家国巨变,抚今思昔,感同身受。虽然时时也须面对工作、事业问题种种,却常常生出“我辈何为何能”的自责和“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我策励之心。公务之余,数十年中未曾懈怠以艺术作品回馈社会的职责以及对艺术的所思所忧、所冀所求。

   

  我画历史,意在为民族立碑;我作孽海沉浮,乃感喟人生苍凉;我画天界,系因悟出了至大至微;我作文字,是觉出了书法抽象结构美与绘画源出同一律;我写罗汉作汉魂,旨在驾驭并强化传统绘画形式技法,同时探求水墨画向抽象阶段过渡的可能性。近十余年来,我秉持突围拓展传统绘画理念、寻求新变,陆续创作了《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今生来世》《逍遥游》《远山》?我尝试走出固有的格式,采用跨时空、多人物并置象征和非情节叙事的视觉形式;尝试以传统中国壁画以故事串联主题内容的画面结构形式;尝试计色当墨,改造写意水墨画技术语言、表现多层次多人物群像组合以强化既有技法的表现力;尝试以水墨材质适度吸收素描手法塑造大幅人物肖像??以丰富当代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性。

  

  我崇尚伟岸,试图在一片红牙檀板的世界中,响起铁板铜琶的雄肆之声。如果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沐我以雄强旷远、中正大气的审美特质;是红色文化教化我以刚健坚忍、淳朴超拔的精神气质的话,那么当代具有先进价值特质的文化建设,则就需要我等立足于中华文化基因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作为新成果去丰富先进文化的内涵,进而发挥为前向未来中华新文化艺术提供历史铺垫与续接,后向与历史文化艺术传统血脉承传的文化艺术链接功用,这是需要不同时代的人物画家共同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  450x200cm  中国画  2018年

  

  回望40年中国人物画的成败得失,当为作用于继续努力追求艺术理想,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攀援人物画艺术高峰等发展诉求。我们还需要总结经验,寻找突破现存若干瓶颈局限的方法,再辟新途。我们要虚心学习一切新知,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努力弥补自身的欠缺与无知,树立高远的情怀与目标,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

  

  我们要继续深入研习、传续传统人物画的绘画精义,以古为新,求取更为精妙完美的艺术境界;我们要继续研究吸收具象写实与表现主义艺术创作手法,克服作品类型化、雷同化倾向,在人物表现的多样性方面拓展更为丰富的语言并以此为新;我们还可以大胆解构前二类艺术形态与诸元素,以新观念重组迥异于既有图式的新视觉样式?

  

  当然,方法重要尚须策略得当,当代人物画的创新还需要在体裁题材的撷选对应、造型形式的新颖创意、图式构成的设计运用、色彩的精心营造,以及材料的应用与变革等诸环节倾注努力和想象力,以平衡新旧元素的弃取,协调画面组织、技术处理的“度”,以达成变异效应后“有意味”的视觉形式的和谐。协调解决好技术层面上的艺术创新,是对人物画家实践能力的检验,也是更好地服务于作品主题内容的要求。

  

  一切手段都将围绕有关作者和作品中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活动展开。向生活学习,以人民为中心,向一切有价值的艺术经验学习,不管采用何种艺术语言,作品都需要也应当能够与观众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效应,在打动人心的同时还能读出人物画家的匠意用心、高超的才能技艺和美妙的视觉呈现,引领观众在审美知觉的过程中形成共感,这何尝不是人物画家心向往之的求取境界和价值所在。

  

  感念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有可能循着检视自身来踪轨迹的同时,赶上并能够观赏到争艳在一派苍翠之地和高原之上的人物画艺术壮丽图卷,也眺望到登攀高峰的崎岖前路正在脚下延伸。

  

 

《盛世祥瑞图》  50x20cm  中国画  2017年

    

 

专访冯远:适我匪故 源古流新

 

Q=《北京青年》周刊

A= 冯远

  

  Q 正值改革开放40年纪念,您似乎从更多角度见证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A 从爱好美术、学习美术到从事美术教学创作研究,再到有机会担任文化行政管理工作,这个经历让我有机会以画家、教师、文化管理者的不同身份和角度来亲历并见证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感同深受,这种在场体会是特别真切的。

  

  Q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如何看待文艺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A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一定是与它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同步发展的,文艺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要能够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的好作品,在高原之上不断实现向高峰跨越,这是历史的要求。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都应该自觉地用历史的要求去对照、激励自己的创造。这其中总要有一部分人,去关注人、关注时代、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他们有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情怀,同时,具有较为全面的人文学养和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艺术造诣和精湛的技艺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Q 艺术创作需要“主旋律”吗?

  A 我们鼓励艺术多样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需要有一些艺术去承担那些沉重的主题和深刻的内容,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用来布置居室、雅玩、投资、游戏,甚至是在跟朋友酒酣耳热之际神来几笔,娱己消遣为用的。艺术同时具有教化作用,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那些从事主题性绘画创作的人,是以一种严肃认真的、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钻研文献然后把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认识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通过画面把它组合起来的时候,历史从教科书上变成了可认知识别的图像。而当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博物馆里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从历史中走来的话,谁能说这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不会在他们心目中间能够留下久远,并且优于我们那个时代能够接受的文字教科书的教育呢?今天是个图像的时代,我觉得艺术家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国家发展进程中,他扮演的也许不是攻关、炸碉堡、堵枪眼的角色,但是他通过文化产品去揭示一个时代人的心灵,表达大写的人的心灵图谱,尤其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发展历史,这是另外一种了不起的精神财富的创造,他的价值同样会被历史认可。

  无论多少年以后,让我们后代的孩子们看到这一段时期艺术作品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说他画的还不够好,可以说他画的还不够典型,这中间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紧,让将来的年轻人创造更好的作品填补进来,继续图说我们民族的历史,这样的意义我觉得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承担起来的使命。生活在这个时代,我觉得确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也希望在其中能够发挥我的一点能动作用。

  我们共同推动创作的“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家园”以及像现在做的“时代风采”“一带一路”、包括“建党百年”的大型创作活动,都是广大艺术家自发组织起来并且得到党和政府支持的一些大型创作活动,只要我们认真投入精力,刻苦努力,精益求精,是有可能通过我们的画笔塑造表达这样一个宏伟的历史画卷。这是一个国家从民族精神层面和未来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文化建设任务。

  

《盘古开天》  200x350cm  中国画  2017年

  

  Q 也就是说,创作重大题材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价值?

  A 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大型主题性绘画和历史画创作,偌大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我们国家的博物馆里看不到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图像。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难道就是那种逸笔草草,简淡空灵?能够满足抒发逸气、卖出高价,就是一个国家艺术的全部意义吗?

  从2004年到2009年,当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方兴未艾之时,百年重大历史题材在文化部和国家财政部的支持下,一批60岁上下的艺术家们,对中国百年历史有着深刻的体验,他们有热情愿意去画历史画,而不是像卖画一样来收取报酬;他们愿意画完了捐给国家,国家仅仅给了他们基本劳动的收藏奖励。

  当时这批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以后,虽然也有对作品的质量提出这样那样的一些质疑,甚至不满足,但是,总体来说受到非常正面的反响,认为一个亿的造价值。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这批艺术品只要陈列在国家美术馆,它就不是一个亿,作为精神文化财富的价值,它应该是100个亿甚至是无法估价的。

  后来我们再做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50件作品时,正是艺术品市场十分繁荣之时,当时也有人质疑,甚至认为画历史能不能行啊?现在的人能画得了历史画吗等等。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2012年启动,一直到2016年完成,经历了五年最后展出了 146件作品。验收时经过了一个非常严格的遴选过程,所有的选题都是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几轮“吵架”确定的150个选题,经中宣部批准确定为创作题目,先从海选,然后不足的再邀标到最后确定的创作人选,创作过程中不光是草图多番修改,甚至在进入创作放大稿的阶段,还派出专家组到各地深入到画室去现场指导,应该说是尽了最大努力。

  2016年展出的时候,收到的社会反响也超乎我们想象。在第十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和第九届作协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国家文化祖庙的博物馆里,看到煌煌入列展出的大幅巨作之时,艺术家们感到了一份庄严和荣光,觉得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Q 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对艺术家的意义是什么?

  A 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亲历者,我是看到了中国艺术家那种奉献精神,他们觉得表现民族大义、民族史诗的创作任务,是他们一生求取个人最大价值的体现,说:“即使我一分钱没有,只要我能够进入国家的文化的殿堂这个祖庙,这辈子值了。”我觉得艺术家参与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灵魂自我净化的过程,一方面最大化的体现个人的专业技巧和对这一段特定历史的理解;艺术家的案头功课做得深入与否,直接关乎到这件作品立意选题的深度;他的艺术技巧直接关乎这件作品的质量;他个人的情怀和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直接关乎这件作品完成后的内涵、品格,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打动当下和未来的观众。

  艺术家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一个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中国特定时代,你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你是向着远大理想目标航行的中国这条大船上的一分子,你所能够贡献的价值就是通过你的艺术创作,通过你的行为举止去为改变这个社会的不良弊端去弘扬你的正能量。

  这是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宝贵的正能量,一个有良知、有觉悟,希望社会进步的艺术家也好,一个知识分子也罢,一个社会普通公民也好,你应该时时自问我为这个社会进步贡献了什么?而不是斤斤计较这个社会给予了我什么,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从事文化工作和精神产品创造者的基本出发点。

  

 

《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  350x165cm  中国画  2018年

  

  Q 您曾提到:作品中找不到人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缺失。该怎样理解?

  A 中国的艺术从汉唐到宋一直表现出某种厚重雄强大气,元以后的艺术格局越来越小,明代后期到清代更是每况愈下。当年出将入相、开疆拓土的气象通通没有了。我不否认艺术多样性的重要,但是,如果那些轻薄炫技的艺术被作为民族文化的主流反复推崇的话,这就是一个问题。艺术关注天地山川,自然四时固然重要,但不够。你的人呢?自然山水,花鸟鱼虾,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确实也有人的精神托寄咏怀,也是人的精神的折射,那么大写的、人的精神,最直白的、最直观的人在哪里呢?在一个国家的艺术历史中,我们看不到人的灵魂的彰显、安置之地,感受不到大写的人的精神状态,这难道不应该是一个值得反省的现象吗?

  

  Q 对艺术家最高的奖赏是什么?

  A 就个人创作而言,我在表达不同主题的同时,努力尝试用不同的风格形式,而不是用同一种绘画的艺术风格,去套所有不同的主题。我认为这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时时注意的、而且要努力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世纪智者》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展出,其构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中国画的格式,我是想运用跨越时空的手法把不同国度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黎明前曙色初现和这批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人文艺术家的智者形象来表达一个具有象征性的画面构成。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这100年无数的智者,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光明的,尽管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丑陋邪恶、黑暗残暴;我觉得不断还会有新的智者面对不同时代的问题,人类应该积极争取最好的自身前途;我想用一种纪念碑式的画面语言,庄重的表情,让一个个人直面着你,就是想让读者观众产生一种敬畏感,如果我塑造的那些智者形象能够打动观众的话,对我来说将是最高的奖赏。

  

 

《世纪智者》  556x410cm  中国画  2015年版本

  

  Q 可否谈谈您的老师——著名浙派人物画家方增先先生?

  A 我的专业学习是师从著名的浙派人物画家方增先先生,他改变了我人生的后几十年。那史无前例的年代,是我在黑龙江当农民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破格把我招为研究生的话,我后辈子也许可能从事的就不是这个专业,也就没有后来的这样那样的变化吧,我此生感激他。

  

  Q 工作和艺术创作是一种矛盾吗?

  A 行政管理工作跟艺术创作一定是打架的,这么多年来我就是这样过来的,一方面是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包含了我所思所想的作品。社会这一块我看得比较重,因为我觉得我有今天是社会给了我很多,我理所应当为社会做出回馈,工作比天大我从不计报酬。个人的事情,抓紧时间做。好在到我这个年龄,不是说天天拿一管毛笔那样的用功就解决问题,只要有心,多思多想,抓紧时间还是可能出些好作品的。身无长技,一辈子做好喜爱的职业和专业,能于社稷他人有益,足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