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学术研究

 
展览策划<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大道成器——国际当代陶艺作品展

作者:徐虹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8-04-26

  人类何时抟土烧制陶瓷虽不可考,但考古留存证明了它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生长的关系。这是人类利用火和土的汇合获得新物质的重要机遇,也是由偶然进入必然的创造之一。文明之火无疑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打开了巨大的新空间,而陶土和火一起创造的生活陶器成为生活、劳动、祭祀不可或缺的角色。于是人比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了更多的自由。

  

 

  艺术和工艺在远古不分彼此,当先民不再将每一分钟用于谋取食物、御寒和躲避毒虫猛兽,不再分分秒秒感到冻馁之苦时,他们不但以陶制作纺织、垂钓工具,而且在烧制的陶器上刻绘图形,模拟人和动物的形状。那些原始陶质器物的形状和表面处理,描画的线条和节奏,都与视觉与触觉相关,那就是通过点线面和块状肌理来形构一个新的世界。人类开始将这种审美的需求如秩序、比例、平衡等通过器物表达出来,就像人类的原始刻痕分开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开始了思索和观照世界的漫长之路。此次国际当代陶艺展取名为“大道成器”,也是为向人类文明史的源头表示敬意。

 

 

 

  当代陶艺已成为广受关注的世界性艺术,它从不同文化传统和多种艺术发展中吸取营养,从此地域到彼地域,从这阶段到那阶段,陶艺演化的状态展示了文化流动和融合的过程。这次展览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无论是气质还是造形,以及线条的处理和颜色的配置,或者观念和思考的维度,都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艺术家并不刻意强调自己的文化身份,但从他们熟稔的技术和鲜明的风格中,可以看到其中文化传统的脉络与影响,以及艺术家个人气质、趣味与传统的关系等。

 

 

 

  在这次参展的中国陶艺家作品中,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各种新颖的手法得到弘扬,艺术家既吸收当代海外艺术观念,也注意开创新的塑造与烧制技法,但他们更为看重的是不同文化经验的重叠—个性、经历、兴趣、背景与不同文化要素作有机组合,从中获得新的发展可能性。我们同时也看到,这里有全球化语境对中国传统工艺价值的再确认,以及如何评价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是这一阶段特有的文化心理表现,是社会文化转型所伴随的正常现象。但在不同艺术家和作品中,这使作品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一方面说明艺术家仍然在不断回味朴素隽永的传统陶瓷的文化品质,偏爱那些已成为经典的形式和技术,希望将这些品质注入于自己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他们用各种新的信息和技术使得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采取 “替换”或“消解”手段打破既有的规范,开创新的陶瓷艺术境界。

 

 

  陶瓷艺术既平凡而自然,又高雅而纯净。它的平凡和自然,是因为它与自然泥土、坊间烟火、陶艺人身体乃至生命的重要时刻交会,它让人能触摸到生活实质,感觉到生命的平凡与须臾;它的高雅和纯净则体现在与人类最遥远的创造灵韵的连接,文化的淘洗和技艺的积淀,使它摆脱浮华,往往以“粗服乱头”的气度呈现超凡脱俗的韵致。当然,这一切都与艺术家所处的社会体制,文化、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陶瓷艺术和一般更富于创造性的艺术种类有不同的发展脉络,但从艺术的境界看,陶瓷艺术给当代艺术带来了启示,比如身体和艺术的关系。陶瓷艺术因为工艺的特性,更强调通过身体的节奏,力量与黏土产生既对抗又融和的过程,其中人的感觉敏感又直接,心理经验既有习惯性力量,又不断有新的感觉因素加入;烧成的偶然性和火色的结合,既带给人惊喜,也有不确定性的焦虑,因为陶瓷艺术的偶然性获得不仅有人参与的缘故,更有器物借助于火的“脱胎换骨”般再生性结果……当代装置艺术也利用各种材料,包括用陶瓷材料做作品,但是当代艺术强调的是观念,利用陶瓷有视觉的效果,也有观念的考虑,这与一位陶艺家重点在陶瓷从泥土到成器过程中的感受大不相同。因为他们更注重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意味,对材料、时间、温度有更多细节上的考虑和琢磨,或者说他们更在意每一瞬间的永恒性,恨不能将自己投入炉火,将燃烧中陶瓷每一蜕变演化过程揭示给旁人,用以说明这一器物的神圣与永恒意义。因此在对材料作更深入的研究,对制作更有要求,对表达更准确和精深上,陶艺会给中国的当代艺术以启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