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馆内藏品

 

馆内藏品 >九方皋

九方皋

藏品信息

  • 年代近代
  • 尺寸纵178厘米、横85.5厘米、2幅
  • 质地纸本
  • 作者徐悲鸿

藏品简介

题款(左):《九方皋》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戊辰(公元1928年)冬尽。悲鸿。­

题款(右):造化无迹,求迹者非愚则诬。一士得其解,踌躇满志,与天为徒,乃吮毫濡墨,醒扰扰世间,以九方皋相马之图。庚午(公元1930年)初秋,悲鸿重来匡山,携此幅属题散原老人三立。

钤印:悲鸿(朱文)、困而知之(朱文)、荒谬绝伦(朱文)、欲罢不能之工(朱文)。­

收传印记:散原翁(朱文)、陈三立(白文)。

画家介绍: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良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此组作品纸本设色,是徐悲鸿根据九方皋相马的传说进行的创作。画面构图饱满,赤膊的壮士与黑鬃骏马极具张力,一旁须发俱白的九方皋与马之间的眼神交汇,更是传神。画面中九方皋单手叉腰,昂头向前,目光炯炯;黑鬃骏马前蹄抬起,马口微张似有鸣叫,回望九方皋如遇知音。徐悲鸿笔下的马皆是自由之马,不羁之马,但唯有《九方皋》中的马有红绳牵系,徐悲鸿的解读是:“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画面中,左边壮士与马表现出肌肉的力量和张力,右边的九方皋和侍者则体现出胸有成竹又求贤若渴,一张一弛彰显出作者高超的写实技巧与表现力。

  根据此组画面的款识,最早的题于戊辰年(1928年)冬月,我们平时所熟知的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徐氏的《九方皋》则是作于1931年末。由此可知,这组水墨画的创作早于大型作品《九方皋》,它们均创作于中华大地的危难之时,日本军国主义肆意践踏我河山,亟需各种人才救国家于水火,作者则借《九方皋》这一题材作警世之用。另,通过“庚午初秋”的款识可知, 1930年初秋徐悲鸿去匡山拜会时年79岁的著名爱国诗人陈散原,陈氏为该画题跋,用九方皋的故事以“醒扰扰世间”。徐氏在一篇短文中讲到:“造化无迹,求迹者非愚则诬。一士得其解,踌躇满志,与天为徒,乃吮毫濡墨,醒扰扰世间,以九方皋相马之图。”更加表明了他创作的深意。故此组创作于大型作品《九方皋》之前的作品是研究徐悲鸿的思想与艺术的珍贵资料。

  徐悲鸿的《九方皋》,20世纪80年代经由国务院书画鉴定七人小组鉴定为国家二级藏品,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延伸阅读:http://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xsyj/gk/201702/t20170209_1979.shtml

 

 

分享到

相关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