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婷婷来源:中国美术报发表时间:2016-04-24
作为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落成仪式于4月24日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吉俊民,副校长兼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清华大学校委会副主任张凤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明旨,校长助理王守军,世纪金源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黄涛,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卢新华,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副馆长杨冬江等嘉宾以及师生百余人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建筑由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
TAM建筑景观鸟瞰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自2002年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建筑方案,最终确定由瑞士建筑设计师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主持设计:数十根17米高的廊柱支持着上面的美术馆,屋顶被设计成一个宏大的天然光过滤器,四边被绿化笼罩。
博塔曾主持多座一流博物馆建筑设计,作品多次获得美国建筑师联合会杰出设计奖等重要奖项。他对博物馆空间的组织,场所与环境具有独特的解读,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都有所建树。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马里奥·博塔在中国设计的第一件作品。博物馆选址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面,与新清华学堂以新主楼为中点成对称布局,占地约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
建设资金源于社会捐助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落地建成,离不开社会的慷慨捐资与支持。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清华校友张朝阳、施锦珊、莫天全联合捐赠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第一批建设基金,2012年艺术博物馆破土动工。2013年1月,世纪金源集团出资2亿元人民币,支持艺术博物馆的建设。
馆藏13000余件藏品
据介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约13000余组件,主要来自美术学院历年的收藏、校友及社会贤达人士的捐赠。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其中书画类藏品1400余组件,时代自元至近、现代,作品中不乏文征明、吕纪、蓝瑛、陈洪绶、王原祁、王铎、华喦、郑板桥、罗聘、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作品;染织类藏品4600余组件,时代涵盖明清及近现代;陶瓷类藏品3000余组件,时代自新时期时代至近现代;家具类藏品140余组件;铜镜藏品200余件;综合艺术品4000余组件。此外,还有一些书画、青铜器、甲骨、竹简、染织服装等艺术品,现分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以及建筑、人文等相关院系,数量约为8000余组件。
展厅其中一至三层为临时展览展厅,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常设展览展厅位于博物馆四层,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出馆藏的艺术精品,并定期更换。此外,博物馆还将保持对现当代艺术及设计的关注,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展览建立与国内外专家、艺术家及相关机构的联络和互动,呈现当代艺术及设计的创新理念和发展趋势。
对话列奥纳多·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该展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展重要展览之一,展览带来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60余幅作品首次来到中国,其中包括,作为达·芬奇一生最重要的科学理论手稿--《大西洋古抄本》的60幅手稿真迹、装置模型等作品。
对话达•芬奇-手稿
展览将同时并置展出当代国际艺术与科学领域最新的艺术创作。从多领域、多角度阐释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跨越时间与空间界限,探寻物质与非物质因缘,激起东西方文化思潮碰撞,启迪人类文明时代方向,用“穿越”的勇气和眼光去寻找和发现其中隐秘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思考。
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在清华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名师荟萃、名家辈出。本次开馆展精选了130位有重要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清华学人,集中展出他们的手迹原件,包括珍藏在清华校史馆档案馆、首次披露的一批书信和文稿,以供参观者瞻仰和学习。
尺素情怀-陈寅恪先生悼念王国维先生的挽联
学院传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作品展将集中展示至今活跃在我国造型艺术、设计艺术界的骨干力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和毕业生60年来的佳作、力作、新作。旨在以国际视域、发展的角度,回顾学院60年来的发展历程,思贤传薪、总结成果、凝心聚力、谋略未来。
学院传薪-米兰世博会场馆设计
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展
该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主要展出馆藏的精品书画、陶瓷、染织、家具等重要藏品700余组件,同时还将有一批来自国家博物馆的重要的青铜器和甲骨等藏品在本馆亮相,其中大都是1959年从清华调拨参加国庆十周年文物精品陈列的重要展品,经过半个多世纪后首次重回清华大学展出。
清华藏珍-《货郎图》清 顾见龙
清华藏珍-红罗地绣花金玉满堂女氅衣
清华藏珍-《釉里红龙纹油锤瓶》清 雍正
清华藏珍-《榉木矮南官帽椅》 明
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
“清华简”属战国中期楚墓出土文物,总数约2500 枚(包括少数残断简),总字数近6万字。这批竹简以经、史类典籍为主,对于了解中华文明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研究简牍形制和古文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金滕
营造`中华——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
清华营建学科专题展将展出一大批珍贵的梁思成古建测绘手稿,展现了梁思成等人为保护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辉煌成就,是对中华建筑的演进脉络所作的系统梳理,同时将展现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营造·中华-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
营造·中华-河北赵县安济桥(大石桥) 隋 李春建
思贤师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大家作品展将从已故的清华大学老一辈艺术教育家中,精心选出卫天霖、张光宇、庞薰琹、雷圭元、白雪石、俞致贞、祝大年、张仃、吴冠中等9位对我国艺术教育、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和影响的艺术大家作品及文献资料。
思贤师心-吴冠中《春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
思贤师心-张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