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新闻资讯

 
动态新闻<难忘"西方绘画500年"带来的经典艺术

难忘"西方绘画500年"带来的经典艺术

作者:垚梦 摄影:肖非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8-12-25

  

  

  上周日(12月23日)是“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从早上9点开馆,到晚上10点闭馆,展览当天共接待观众5305人,刷新了展览两个月、54个运营日共接待12.5万观众的记录,成为清华艺博开馆两年来继“对话达·芬奇 / 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之后,展期最短、接待观众总量最大的特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次展览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打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本次展览的举办,又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中国观众了解西方艺术带来怎样的促进与收获?让我们一同回顾“西方绘画500年”在清华艺博展出的两个月。

  

西方画展 水准一流

  

  2018年是池田大作先生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议50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特殊年份,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东京富士美术馆所收藏的60幅西方绘画精品得以跨越国界,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中国观众见面。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涵盖了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巨匠贝利尼,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鲁本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和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以及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米勒,印象主义大师马奈、莫奈,后印象主义巨匠塞尚、梵高、高更,一直到现代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毕加索、莱热、米罗,以及波普艺术的安迪·沃霍尔等51位西方绘画巨匠,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浓缩的西方艺术史,是迄今为止国内水准最高的西方绘画展,展览自开幕以来获得业界高度评价。

  

  

  “西方绘画 500 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为中国观众亲身体验西方艺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展览选取 16 至 20 世纪西方艺术史历程中经典艺术流派的绘画作品,跨越崇尚人文的文艺复兴,经过华丽享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再穿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一直抵达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展出的画作诠释了西方绘画艺术 500 年的流派兴替,描绘了一波又一波的西方艺术运动及风格的演变轨迹,堪称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一次短暂巡礼。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冯远

  

  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今天在此举办的这一展览也是中日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成果。展览展出了富士美术馆提供的60件代表着西方500年绘画历程的作品,呈现出西方艺术自文艺复兴至20世纪500多年的璀璨历史,它与我们以往所举办的系列展览形成了良好互补。此次展览为广大观众带来一次西方艺术史的熏陶,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回顾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杜鹏飞

  

 

  

  40年前的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而40年后的今天,东京富士美术馆的馆藏作品能与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们见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展览展出的60幅展品,每一幅都值得一看。观众既可以沿着时间线从古至今或是由今溯古地观看,也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画作进行欣赏。而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有法国画家拉图尔的系列作品、布歇的《维纳斯的凯旋》以及马奈的《漫步》。我们也希望这次展览能够为年轻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帮助他们开拓眼界。

  ——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馆长 五木田聪

   

  本次展览一方面浓缩了西方500年艺术史演变历程,展品从16世纪跨越至20世纪,囊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后现代期间西方艺术史中许多非常重要的流派,展出的作品多出自于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之手。另一方面,展览展出的是日本美术馆收藏的西方美术画作,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东西方艺术观念碰撞、融汇的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观察西方艺术的视角。这些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日本艺术界、博物馆界对西方艺术史的理解和认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展览策展人 杨冬江

   

 

  

  《西方绘画500年——日本富士美术馆藏作品展》堪称大展,也令人颇多感触和思考。我们的邻邦日本长期以来在外国美术的展览、收藏和教育等方面均有不懈而又卓越的努力,一直引人瞩目。富士美术馆的西方绘画收藏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 丁宁

  

  总体而言,富士美术馆的收藏还是比较系统的,较为全面地囊括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美术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由于富士美术馆建立较晚,西方美术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的最重要的作品已经难以购得了,因此只能收藏那些知名艺术家不太著名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也成了对美术史的有益补充,让观众有机会看到那些著名艺术家的不同侧面。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对于西方绘画的艺术收藏起步较晚,在收藏的完整性和前瞻性上与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我们欣赏富士美术馆收藏的艺术精品的同时,也盼望中国能有有眼光的收藏家系统收藏西方美术作品,为中国观众和艺术家呈现更为直观的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张敢

  

  

  日本近代化的过程比中国早,在20世纪,日本的美术馆很早就建立了系统收藏、展示西方艺术史的意愿和成就。日本的这些美术馆,在日常生活中对西方艺术史的展示,对民众的文化启蒙以及日本现代文化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却缺乏类似的收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次“西方绘画500年”的展览,对于中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来说是个新的借鉴。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讲师 李飒

  

  整个展览空间设计和布置属于一流,与展品相关的介绍也比较考究。六十件作品所体现的美术史整体形态是有感性上的代表性的。从胸怀和视野上,希望中国能建立自己的油画收藏体系,不仅有规模地形成本国油画收藏,更应该能够收藏各个时期不同文明的艺术。

  ——北青艺评 尤勇

  

观众爆满 反响热烈

  

  在参观展览的12.5万观众中,有不少美术专业人士的身影,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展览受到追捧的原因。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的郭秋惠老师在参观展览后评价道:“很难得有60幅的西方绘画原作展出。平时只能在画册上欣赏西方美术的作品,这次清华艺博举办的展览能让观众在现场进行深入的观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李睦教授指导学生临摹

  

  展览与教学相结合,也是清华艺博作为高校博物馆的一大特色。12月3日至17日,清华美院绘画系联合清华艺博,在“西方绘画500年”展览现场开设《在场:西方艺术500年讲座与临摹》系列活动。清华美院绘画系教师李睦、周爱民、文中言、封帆、莫芷、石冲结合西方绘画历程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观看艺术、认识艺术、展开创作,同时指导学生们现场临摹和学习。

 

 

    

  除了美术界的专业人士以外,构成本次展览庞大观众群体的,则是普通的美术爱好者。清华大学的本科生默默这学期选修了《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文化素质核心课,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来到清华艺博参观展览:“课上的理论学习能与课下博物馆的欣赏相结合,可以更生动地理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印象特别深刻。”

 

  

  来自华为集团销售部的一位职员在参观中对记者说:“我在法国生活过三年,这些展品虽不能与法国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的国宝级画作相比,但在国内能够看到按照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汇聚众多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展出,非常难得。”

  

  

石爸爸驮着小女儿看展

  

  在展厅里,也能不时发现一些温馨动人的观展场面。为了能让5岁的小女儿清楚地欣赏大师的画作,石爸爸干脆让女儿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还边走边给女儿讲解作品。他对记者说:“是我爱人建议全家来看这个展览的,我俩都喜欢艺术,虽然不指望能有特别深的见解,但还是觉得来博物馆受熏陶比在家看网红剧要强。对孩子来说,参观博物馆就是艺术普及。”

  

一家四口齐观展

  

  带着艺术普及的想法,就连几个月的小婴儿也被家长带到了博物馆。展厅里,记者还遇见了其乐融融观展的一家四口,妈妈抱着还未满岁的小宝宝,爸爸抱着5岁的小女儿。妈妈说:“这个展览以纵向的时间脉络从每个时代挑几幅代表作的布展方式非常好,特别喜欢透纳的《暴风雨来临前的海景》,特别动感、壮阔。虽然带着小宝宝看展特别辛苦,但还是喜欢经常带孩子出来看展览和各种演出,艺术对孩子的影响会在日后不经意的时候展现出来。” 爸爸怀中的小女儿用手指着墙上的画对记者说:“特别喜欢看展览,喜欢这幅画”。爸爸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米勒的《牧鹅少女》和毕沙罗的《埃拉尼的多云春季早晨》这些描绘自然风景的作品,它们比人物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新闻媒体 广泛关注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在清华艺博的开幕更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持续报道,从而让更多观众来到清华艺博、走进“西方绘画500年”。

  

中央电视台-3《文化十分》栏目报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CULTURE EXPRESS》节目报道

 

中国网阿拉伯语频道报道

  

  展览两个月内,清华艺博共接待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书画频道、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日本语频道)、中国网(阿拉伯语频道)、光明日报、ChinaDaily、新京报、北京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科技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艺术杂志、艺术品鉴杂志、中国美术家协会官网、雅昌艺术网、中国艺术网、人民艺术网、新浪网、海淀融媒体中心、日本圣教新闻社、日本月刊等50余家国内外重要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站主流媒体和艺术媒体的来馆采访和报道。

 

北京电视台《新闻晚高峰》节目报道

 

人民网日本语频道新闻报道

 

北京晚报《五色土》栏目专题报道

  

  网站新闻发布量及转载量高达近36万次,大大提升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知名度。

  

美育之路 任重道远

  

  博物馆不仅要开放展厅、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展览,同时开设学术讲座、提供展览讲解,为观众深入解读展览也是博物馆艺术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职责。

 

《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讲座现场

 

《经典魅力大含细入——富士美术馆藏作品展的启迪》讲座现场

  

  为此,清华艺博在努力打造国际一流大学博物馆的同时,也积极构建国际一流的艺术讲坛。展览期间,清华艺博公教部举办了东京富士美术馆五木田聪馆长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和北京大学丁宁教授的《经典魅力大含细入——富士美术馆藏作品展的启迪》两场学术讲座,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李睦教授、周爱民副教授、青年艺术家马萧、尤勇的交织的目光:解读《西方绘画五百年》艺术沙龙一场。平均每场活动现场参与观众300余人,讲座直播在线观众8000余人。

 

交织的目光:解读《西方绘画五百年》艺术沙龙现场

 

交织的目光:解读《西方绘画五百年》艺术沙龙观众爆满  

  

  清华艺博公教部还邀请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师生与清华新闻学院合作录制展览音视频导览,播放在“人文清华”和“喜马拉雅”平台上。展厅现场,公教部还安排了44场馆方讲解和108场周末志愿者讲解。为了能让更多无法到现场的观众领略西方绘画之美,清华艺博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专门为展览进行了两场导览直播,平均每场直播在线收看观众1万余人,突破了博物馆的有限空间,将艺术的美传播给更多观众。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导览直播

    

  随着观众数量的不断攀升,清华艺博决定在展期内的每周六开启“博物馆之夜——西方绘画500年”夜场。展览即将结束的最后三天,在客流量剧增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需求,清华艺博果断决定于12月21、22、23日周末三天连续加开夜场。

 

上午的阳光刚照亮南侧的玻璃,清华艺博大厅内早已排满了等待入场的观众

 

已是晚8点夜场,清华艺博大厅内依然还有数百名观众等待入场

  

  虽然已过晚上8点,清华艺博大厅内仍排满了等待参观的观众。为了保证最后一位入场的观众能至少有1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清华艺博在展览的最后一天,直到深夜10点才闭馆,足见观众们对“西方绘画500年”的喜爱与不舍。

 

清华艺博志愿者讲解员为观众解读展览

  

  清华艺博志愿者讲解员代表刘莹说:“《西方绘画500年》特展夜场的灯光点亮了北京寒冷的冬夜。而这盏明灯,在今天就将离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了,真的很不舍得。作为从开展即投入讲解的一名艺博志愿者,这种不舍于我则更加深切。从拿到展览导览参考资料投入准备,到展览开幕后的第一个周末为观众们带来的第一场导览,准备周期短、时间紧,3个月前,连续多天挑灯夜战的经历,回味犹新。而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们分享策展人欲意传达和平交往对艺术发展、人类文明的意义所在,并将之与一场五百年的视觉盛宴融置一炉——让两三个小时的观展体验不是生吞硬咽,而是,既能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消化60件艺术作品所要讲述的艺术故事、对大师们的精彩渲染、画作笔触的观看方法,又要将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工业革命后新知识时代的精神文化发展从点线、空间,勾勒出来……然而,这次特展给我留下记忆的不仅是备讲的过程、展品的精彩,更有每一次在展厅相遇的沉思和闪光的观众眼神。”

 

   

  望着观众久久不舍离去的背影,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观众对于经典艺术的渴望和清华艺博在美育之路上所肩负的重任。正像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所期望的那样:“清华大学不仅要成为科学的殿堂,也要成为艺术的殿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要传播艺术和美,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展览结束后志愿者合影留念

  

展览精彩作品回顾

 

《行政长官的肖像》 乔凡尼·贝利尼 约1507

木板油画 50厘米 × 35厘米

 

  

《芙罗拉》 安布鲁瓦兹·杜伯瓦 16世纪后期

布面油画 148厘米 × 137厘米

 

    

《维纳斯的凯旋》 弗朗索瓦·布歇 约1745

布面油画 204厘米 × 198厘米

  

  

《农民的婚礼盛宴》 小彼得·勃鲁盖尔 1630

木板油画 73厘米 × 104厘米

 

    

《朱庇特和忒提斯》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约1807-1825

布面油画 82厘米 × 65厘米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 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 1805

布面油画 73.5厘米 × 59厘米

 

 

《睡莲》克劳德·莫奈 1908

布面油画 101厘米 × 90厘米

 

 

  《漫步》 爱德华·马奈 约1880

  布面油画 92.3厘米 × 70.5厘米

 

  

《出浴的女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1896

布面油画 118厘米 × 89.5厘米

 

 

《穿红衣的年轻女子》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约1892

布面油画 65.4厘米 × 54.5厘米

 

  

《抽象理念》 雷尼·马格利特 1966

布面油画 41厘米 × 33厘米

版权 ADAGP, Paris & JASPAR, Tokyo, 2018 E3121

 

  

《鸽子》 巴勃罗·毕加索 1949

版画 54厘米 × 70厘米

版权 2018 – Succession Pablo Picasso – BCF(JAPAN)

 

《爱》 罗伯特·印第安纳 1966

布面丙烯 120厘米 × 120厘米

版权 2018 Morgan Art Foundation, Ltd. /ARS, N.Y. /JASPAR, Tokyo E312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