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学术研究

 
学术专访<专访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邹欣访谈

专访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邹欣访谈

作者:葛秀支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发表时间:2017-08-15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邹欣

  

  问:作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您主要负责哪几个部门?请谈一下自开馆以来的感受。

 

  邹欣:我主要负责综合办公室和信息管理部。时间过得很快,艺术博物馆开馆已经9个多月了。在此期间有17个展览先后展出,截至6月18日,我们共迎来23万余名观众的参观。我觉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新景观、新名片。

 

  问:您认为艺术博物馆与大学教育之间有哪些联系?

 

  邹欣: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优秀人才的培养既来源于课堂教学,更有赖于学校所提供的整体环境。清华大学一直倡导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艺术博物馆作为荟萃中西优秀艺术作品、展示人类智慧成果的场所,当然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有的是直接的,比如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建筑学院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就可以在艺术博物馆里开展;有的是间接的,比如学生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西方艺术发展历程,在欣赏作品中感受艺术感受美,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心中,助力未来的发展。

 

  博物馆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公共性,我们向所有学习艺术、爱好艺术的人们敞开大门,热诚欢迎他们参观展览,参加讲座、工坊等各类公共活动,这些对于普及艺术、提升公众审美情趣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一所大学,不仅能够培育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更能够为公众的艺术教育发挥作用,其实也拓展了大学教育职能的范围。

 

  问:请介绍一下艺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情况。

 

  邹欣:目前艺术博物馆共有八个职能部门,分别是综合办公室、典藏部、展览部、学术部、事业发展部、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信息管理部、设备工程与安保部。现有57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为了弥补年轻人经验缺乏的不足,我们聘请了相关领域非常资深的3位专家作为顾问参与博物馆的工作当中,形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结构。

 

  在开馆前,我们拟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各岗位的职责划分,为实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随着博物馆进入运行的常态,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希望更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大家的才能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专家培训、员工微沙龙、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促进大家不断提升业务,增强才干。

 

  问:艺博自开馆以来,受到了公众极大的关注,请问目前艺博有哪些宣传策略?

 

  邹欣:接着你的话说,“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我认为是高水平的展览内容、精心的展陈设计、有特色的建筑、高质量的公教活动、比较周到的服务等公众直接能体会到的综合因素所产生的。宣传始终是渠道和平台,通过宣传把好的展览、好的活动告知公众,前提和基础还是博物馆本身以及在其中发生的事件。当我们的展览和活动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时候,媒体和公众都会愿意分享给更多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宣传工作是大家的,因为我们的宣传素材都有赖于各个部门的支持。

 

  从具体宣传工作角度来讲,我们始终坚持以学术为核心,紧密围绕馆藏和展览、活动,努力用更丰富多元的视角引导公众认识博物馆、走近博物馆。在开馆前精心设计建构了艺术博物馆官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相对固定、形式多样的媒体团队,在适当时机进行预热。开馆后针对各项展览和活动,及时预告、深入报道,并努力从不同角度丰富报道形式。同时积极与电视广播、纸媒、网站、地铁、新媒体等各类媒体伙伴建立良好关系,共同策划宣传内容,积极配合各类媒体对艺术博物馆的采访报道,尽最大可能进行推广。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服务清华大学的师生,也十分注重面向社会。例如,我们在15号线地铁上投放展览海报,精美的设计常常吸引观众驻足观看,并能迅速获取展览信息;当观众在网站上输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时,网站上便会显示如何到达艺博的路线;在“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向观众免费发放百张门票;在校庆日,推出校友免费参观,等等。这些做法的目的都在于将艺术博物馆好的展览、好的活动告诉更多的人,让更多观众能够来分享我们精心打造的艺术盛宴。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未来还要不断在内容策划和深度上下功夫,并更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努力向国际一流大学博物馆的建设目标迈进。

 

 

本文转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刊》第四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