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购票通道

公共教育

 
往期回顾<【手作之美】第11期 | 一堂博物馆里的雕塑公开课(会员专场)

【手作之美】第11期 | 一堂博物馆里的雕塑公开课(会员专场)

作者:周莹来源:对外关系与公共教育部发表时间:2017-12-20

 

      

       2017年12月17日18:30--20:00,清华艺博“手作之美”第11期(会员专场)在博物馆一层【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展厅举行。

 

       安托万·布德尔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画家和教育家,他与罗丹、马约尔一起被誉为欧洲雕塑的“三大支柱”,为了让中国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位雕塑大师的作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心策划实施了本次展览。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尝试将展览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博物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特别策划了与清华美院雕塑系联合举行的临摹教学课程,课程邀请来自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雕塑系的师生在展览现场进行临摹和创作。以往只能在画册上看到的经典作品成为近在咫尺的“模特”,师生们在现场观察、揣度、临摹,用作品与大师“对话”。

 

       结合本次临摹课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了本期“手作之美”活动,邀请清华美院副院长、雕塑系教授曾成钢,副教授李鹤、陈辉以及助理教授王轶男四位专业导师点评师生的临摹作品。同时向参与的会员解读布德尔雕塑的特点、风格、如何欣赏雕塑作品,并与大家互动交流,一层展厅立刻成为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教育课程的“大课堂”,同时也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雕塑艺术之美。

 

杨冬江副馆长主持活动

 
 

雕塑原作分析与临摹作品点评

 

       曾成钢教授以“展厅作品分析”开始了课程的讲评。他谈到:安托万-布德尔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也是罗丹的学生。布德尔的雕塑展此次来到中国,来到清华,是新中国以来的第一次。布德尔的雕塑是伟大的,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雕塑家。

 

       对于什么才是雕塑?布德尔的雕塑有何不同?曾成钢认为:雕塑的边界很大,有装置雕塑、环境雕塑、观念雕塑等等。布德尔的雕塑还是在传统观念的背景下传承下来的。但与传统相区别的是,他的雕塑把体积、空间、造型等带入完全不同的概念。例如:《弓箭手赫拉克勒斯》中充满张力与结构感,浑厚有力,背部空间的处理,手与弓的位置,腿部支撑的力量,内在结构非常严谨,每个造型的态势都与整体相关。我们在临摹作品的时候,有时比我们自己创作更难。


 

曾成钢教授观察临摹作品


 

曾成钢教授点评临摹作品


       曾成钢讲到:每件作品的诞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提前做出大量的创作稿。这次临摹课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大家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到大师的工作状态,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创作帮助很大。我们在临摹时要多分析作品,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临摹的同时也要多加入自己的思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李鹤在展厅现场临摹了《艾洛克斯头像》。面对临摹作品时李鹤讲到:布德尔是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雕塑家。以前看过很多布德尔的画册,但都是影像式的,很难看到作品细节的处理。这次能有这么难得的机会临摹大师作品,十分激动。通过这次临摹,可以对布德尔原作所有细节进行研究。

 

李鹤副教授临摹雕塑作品


 


李鹤副教授点评临摹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陈辉谈到:观察雕塑的方式,要立体看,转着看,流动看。布德尔雕塑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优美的、有体量感的,有一种力度的传达。希腊雕塑以优美著称,米开朗基罗强调力度,布德尔强调团块和纪念碑性。不同时期、不同雕塑家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

 

陈辉副教授临摹雕塑作品


 

陈辉副教授点评临摹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助理教授王轶男对布德尔的《休息中的女雕塑家》与《垂死的人马》两个作品进行专业解读。王轶男讲到:归纳,是雕塑家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轮廓的归纳,线的归纳,空间的归纳。怎样把一个复杂的造型归纳成为可视的、有体量的、有空间的雕塑,需要体会作品中的面、空间和走势。

 

       《垂死的人马》这件作品中大的起伏带有生动性,小的起伏带有力量感。极端造型体现一种情绪、一种物象,写实造型表达一种精神性,这是对于悲剧的一种体味。


 

 

王轶男助理教授点评临摹作品
 

       四位专业老师对临摹作品的点评主要围绕雕塑结构的严谨性、细节的处理、以及力量感的表达等方面逐一做了说明。

 

 

互动交流与分享体会

 


 

       会员围绕临摹与天赋;怎样才能保持创作的激情;怎样理解布德尔雕塑有一种现代感等问题与四位老师做了交流与互动。

 

 

课后教师采访

 

曾成钢

 

       问:此次临摹公开课对美院雕塑专业师生有哪些帮助?

       曾:临摹是传统雕塑教学的重要形式。我们研究前辈的成就,学习如何构图、如何表达,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临摹开始。面对原作时的直观感受是通过照片或印刷品完全感受不到的,因此临摹原作非常重要。布德尔的雕塑原作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我很激动。

 

 

李  鹤

 

       问:您对此次临摹公开课有哪些感受和建议?

       李:首次,把临摹课堂引入博物馆公共区域,这是好的开端,在国内也是首次,这是很好的模式与方向。现场临摹本身也是艺术行为,雕塑所用的工具、设备以及制作过程都是观众很少见到的。以后还可以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公开课也可以在清华美院的雕塑系里上,连续开课,做到知识没有空缺,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陈  辉

 

       问:此次临摹公开课让学生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陈:临摹就是体味经典,这次能够如此近距离接触原作,边看边做,是对心灵的一种震撼,这对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生涯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种活动特别好,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实践机会。


 

王轶男

 

       问:此次临摹公开课对您的雕塑创作和雕塑教学有什么启示和帮助?

       王:目前我承担的一门课是“雕塑创作实践”,这个课就是研究艺术大师创作草稿,从草稿的发展过程探寻艺术语言是如何形成的。布德尔雕塑展里也展示了很多他创作的草稿,这也印证了我的教学思路,即通过小稿的演化得知艺术家如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除了手法和技法外,更多的是创作构思和艺术语言的演变,这是最大的启示。希望博物馆以后多开展与雕塑系课程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

 

 

课后临摹学生及会员采访

 

陈丰勇、韩猛同学及全体师生聆听曾成钢教授点评《赫拉克勒斯的躯干》临摹作品

 

       来自清华美院雕塑系2016级的研究生陈丰勇同学说:布德尔是世界顶级的雕塑大师,我是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来临摹他的雕塑作品的。比如空间、比例、动态、节奏、结构关系、形体的处理这些问题,通过此次临摹,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布德尔雕塑的张力和形体感觉是临摹时的难点。如果只临摹雕塑的表面和大致结构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做到传神还是比较困难的。

 

       清华美院雕塑系2017级的研究生韩猛同学说:像布德尔这样的国外雕塑大师的作品能够在中国、在清华展出,并有机会近距离的观看和现场临摹是非常难得的。以前只能看布德尔的画册,但是对雕塑的处理还是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当真正360度立体观看到实物的时候,是一种不同的体会。而自己亲自临摹的时候,发现跟自己看到的又不一样,对空间和体量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此次临摹收获最大的地方。并且布德尔对形体的表现具有主观性、感性和创新性,充满激情,这也是此次临摹从创作理念的角度获得的启发。

 

刘羿楠同学临摹《休息中的女雕塑家》

 

       来自中央美院雕塑系本科三年级的刘羿楠同学选择临摹的作品是布德尔的《休息中的女雕塑家》。她说:布德尔的雕塑看起来很饱满,做起来更饱满,体量非常大,结构也很结实。尽管从大学二年级才开始学习雕塑,但是她认为三维的雕塑比二维的绘画在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方面更加有趣。能够在展览现场临摹雕塑家原作,感受到的氛围也很不一样。

 

会员与导师进行交流

 

 

       会员们参加完公开课后纷纷表示:活动收获特别大,我们并不是学艺术专业的,所以看展览时会产生不同的疑问和看法,通过专家的现场解读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这种与展品面对面的授课方式非常好。跟随老师的讲解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理解创作精神和创作过程,真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体验。

 

       这次雕塑公开课,把美院学生学习和展览联系在一起,对学生是提高,同时老师对作品进行点评,对会员来说获益匪浅,把文化传播与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公开课,我们会一直参加。感谢清华艺博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分享到